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我校农学院水稻科技创新团队再次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9-01-27浏览次数:0

1_2723305272

  本网讯(通讯员 赵全志)1月15日,国际植物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SCI影响因子6.305)以《bHLH转录因子OsPIL15通过直接靶向嘌呤渗透酶基因OsPUP7 调节水稻籽粒大小》(The basic helix‐loop‐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 OsPIL15 regulates grain size via directly targeting a purine permease gene OsPUP7 in rice)为题在线发表了我校农学院水稻科技创新团队的又一学术论文。
  水稻籽粒大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并且受许多转录因子的调控。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转录因子不仅是植物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还可以通过调控小穗纵向细胞数、细胞伸长等影响水稻籽粒大小。其中,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一种可以与光敏色素蛋白相互作用的bHLH家族转录因子) 已经被证明在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生物钟和激素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关于PILs对水稻籽粒发育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该文揭示了OsPIL15直接结合 OsPUP7 启动子的 N1-box 基序上,以调控 OsPUP7 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 CTK 转运。OsPIL15-KO 系的 OsPUP7的表达降低,减少了从小穗到其他组织的 CTK 转运,从而促进细胞分裂使籽粒增大。该研究创制的Gt13a-OsPIL15-RNAi和OsPIL15-KO水稻材料,使水稻产量增产幅度达到13.07-22.08%。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OsPIL15调控水稻籽粒大小机制的揭示,一方面丰富了光敏色素因子在调控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机理,更重要的是该基因可以用于基因编辑育种,为培育高产水稻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该团队博士生季新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杜彦修讲师为第一通讯作者,辛泽毓教授和赵全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主要在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