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连发两篇高质量学术论文 我校水稻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新进展
本网讯(通讯员 赵全志)日前,国际植物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SCI影响因子9.326)和《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SCI影响因子6.305)分别以“A Resource for Inactivation of microRNAs Using 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 Technology in Model and Crop Plants(MicroRNA失活资源库: 随机短片段靶基因模拟失活microRNA技术在重要模式植物和作物上的应用)”和“miR1432-OsACOT (Acyl-CoA thioesterase) module determines grain yield via enhancing grain filling rate in rice(miR1432-OsACOT路径通过调节灌浆速率控制水稻产量)”为题在线发表了我校农学院水稻科技创新团队的两篇学术论文。
水稻科技创新团队教师彭廷博士,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乔蒙萌、博士研究生刘海萍,农学院博士后Sachin Teotia、教师张战辉博士为《Molecular Plant》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水稻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赵全志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文报道了基于随机短片段靶基因模拟物技术(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 Technology,STTM)抑制水稻、玉米、拟南芥等microRNA表达的可行性,并构建了相应的转化载体和转基因材料;建立了STTM介导的microRNA抑制转基因植株转录组学和microRNA组学数据展示平台,为microRNA功能的研究及其调控网络的构建提供了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水稻科技创新团队博士研究生赵亚帆、教师彭廷博士为《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水稻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赵全志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员、水稻科技创新团队教师彭廷博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文首次报道了抑制miR1432的表达(STTM1432)显著提高水稻的籽粒灌浆速率,从而显著增加粒重,使得田间试验中水稻产量增加17.14%;且高表达miR1432抗剪切版本靶基因(OXmACOT)互补STTM1432转基因植株的表型,使水稻籽粒的千粒重增加幅度达46.69%。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miR1432参与调控脂肪酸代谢和植物激素稳态,这与OsACOT共表达基因富集分析及OsACOT参与中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结果相一致。此外,STTM1432和OXmACOT转基因植株中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的增加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分析结果,表明miR1432-OsACOT可能通过调节脂肪酸代谢和植物激素稳态,进而调控水稻籽粒的灌浆充实。作为第一个被报道的调节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的microRNA,miR1432可作为培育籽粒大小和作物产量新的靶标,为培育高产农作物新品种提供新的思路。
该两项研究成果由我校协同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完成,是我校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持续坚持“多单位协同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多领域优势互补”的又一科技成果。近年来,农学院水稻科技创新团队抢抓国家2011计划机遇,扎实推进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单位的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高产高效创新平台的基础上,获批了河南省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水稻河南省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平台,水稻科技创新团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17年主持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